24届上岸经验|381分!上岸西美视传!学姐说:“因为有荷尖这个平台,我才能有不错的结果”
1.是什么促使你考研的,为什么跨校考研呢?
促使我考研的原因主要是对美术这一大学科的喜爱以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越来越强烈的的探索欲。其一,随着接触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越长,越想要了解其前沿情况。其二,在面临工作及升学的选择题时,我认为本科所学知识并不足以支撑自己进入职场,想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在未来自己擅长的的领域中发一点点光。
考本科的时候就想进入西安美术学院,但很遗憾没有实现,从本校考到西美也是因为想要去到艺术氛围更浓厚的地方,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更多元的专业内容,同时也希望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2.文化课&专业课学习是如何准备的?
其实前期我把很多精力放到了文化课上,但文化课提分慢,相比专业课分值更小,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提升,如果消耗大把的时间在文化课上,后期冲刺专业课就些许费劲,所以建议文化课基础不差的同学可以从开始就更注重专业课。
我的专业备考是在荷尖,在进入荷尖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考研专业手绘,对其中的一些概念也并不明晰,我报了荷尖的手绘全程和理论冲刺。从四月开始的基础班到暑期的强化班再到秋冬季的冲刺班,每个阶段都非常充实,老师们尽职尽责,有问题能够随时解答,也因为在荷尖认识了一些专业能力都很强的朋友,在我力不从心的时候能够及时帮我找到专业手绘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因为有荷尖这个平台,我才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手绘部分最重要的是,前期多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风格再创造,我的手绘并不是很稳定,到考前一月的时候,因为想要改变绘画风格,反而对长期以来的画法越来越生疏,导致考前产生瓶颈期,花了很多时间在手绘上,所以我的建议是要在前期勇于尝试,才能在后期更加稳定,在冲刺阶段游刃有余。
理论基础的脉络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框架。我在前期执着于将知识点细化,忽视了最基础的框架和整体脉络,细节没有背的滚瓜烂熟,反而在后期显露出来很多弊端。于是我在继续背诵知识点的同时,重新建立清晰明了的一二级框架,不再过于执着细节,在脑中建立一个自己的体系,并且学会提炼知识要点,久而久之,做到分值占比最大的论述题,能从自己的体系中精确挑选那一部分进行正确合理的概括、罗列、分析。面对庞杂的理论知识,要同时掌握纵向及横向的脉络梳理,这样以来,在遇到专题类的简达和论述,就能够思路清晰,自如应对,也能够在论述题问到某个朝代的知识点时,我们不止拘泥于这个朝代的内容,而能够论述其“前身”和“后世”。
英语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真题,刷真题要善于发现总结错误题型的共同之处,这样才有效。
政治选择题是基础,也是关键,打好基础能够举一反三,对大题部分也很有帮助,但不能在前期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政治上,后期大题的背诵也非常重要,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
3.考研中有瓶颈期吗?
前面有提到我的手绘并不是很稳定,到已经开始模考的时候出现瓶颈期,甚至出现有模考一次比一次低分的情况,有两次状态很不好,感觉都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所以导致非常害怕模考,但也从来没有缺席过考试,后面每次考完,会去问老师和朋友,大家也都很耐心的帮助我,找出问题,帮我示范,所以考前花了很多精力在装饰画上,好在结果不差,考了138算是高分。我觉得瓶颈期出现会让人非常焦虑,但一定不能逃避,最重要的还是跟好荷尖,在前期就做出各种尝试,不然后期就会狠狠后悔…
4.复试过程中有哪些特别注意的内容?
查初试成绩前一晚狠狠失眠,非常紧张,在复试成绩出来后算是松了一口气,很开心被录取,回想这一年也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考研期间有很多人帮助过我,荷尖的老师们、同学们帮助我提高成绩,家人提供给我物质支持,朋友们做我的精神支撑,非常感恩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在备考期间,持续学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某一天非常内耗的情况,常常坐在桌前很久但什么也学不进去,这个时候与其紧绷着还学不进去,不如放松自己的情绪,可以选择给自己放半天假,就用来休息和放空,适当调节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前期要勇于尝试各种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选择听网课,不要听一个老师之后觉得好像还不错就不去了解其他老师,说不定就会有更适合你的选择,并且不要怕在这个部分花费时间,如果后期发现前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会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要擅于在备考期间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我以前总觉得只要自己闷头认真学、不受他人影响就可以,后面发现其实多沟通往往能够让你备考中产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和同学之间共享知识,是能够以自己意想不到的速度提升个人的。
在学习上,我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拿到不错的学习成绩,阅读专业的书籍和文献,欣赏多元的设计作品,参加专业比赛,继续加强外语能力。
在生活上,要有一颗好奇的心,秉持乐观的情绪和向上的心态,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看世界。